description
拉达克(藏文:ལ་དྭགས་,威利:la dwags,拉达克话国际音标:[lad̪ɑks];印地语:लद्दाख़,乌尔都语:لدّاخ ,国际音标:[ləd̪.d̪ɑːx];转写:Ladākh)是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之一。海拔在3000-7000米之间,大部分是人烟稀少的高地。位于克什米尔的东南部,现由印度控制,包括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巴里加斯。面积4万5110平方公里。通行语言为藏语、拉达克话和乌尔都语。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传统上还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尔蒂斯坦。

拉达克与普兰、扎达(古格)是构成“阿里三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
该地区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个地区。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这些早期居民被希罗多德的著作和往世书记载下来。大约公元1世纪,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2世纪的时候,佛教经过克什米尔传入西拉达克,而此时东拉达克仍然盛行苯教,两教开始融合。7世纪的时候玄奘也记录过这个地区。

8世纪,吐蕃扩张至拉达克,称阿里与拉达克地区为“麻域”(麻羊)。拉达克北部被中国唐朝控制,拉达克卷入了唐蕃冲突,其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

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贡(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统治了麻域,建立古格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随之藏化。王朝从印度北部地区尤其是克什米尔引入佛教思想,并将其重新传入西藏,史称藏传佛教的上路弘传。

13世纪面临伊斯兰教征服南亚,拉达克谋求从西藏获得佛教事务的指导。随后的大约两个世纪里,直到1600年,拉达克面临穆斯林邻国的劫掠和侵略。由此拉达克开始衰落,并且有人转信伊斯兰教。

之后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此后国力渐强。这个地区王朝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了对付穆斯林在该地区摧毁佛教、实现伊斯兰化的企图,王朝的历代国君驱逐了来自中亚的入侵者,并且一度把王国扩张到尼泊尔。17世纪前期,胜利王朝为修复佛教圣器和庙宇做了大量努力,王国版图向北扩张到了赞斯卡等地区,并出兵攻灭了西藏阿里的古格王朝。然而王国后来被已经吞并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的莫卧儿帝国击败,但是王国保持了独立。

17世纪后期,拉达克在不丹和西藏格鲁派的争端中支持同宗主巴噶举派的不丹,引发与西藏的战争。克什米尔穆斯林民族帮助重建拉达克政权,但是条件是拉达克王室允许在首都列城里建清真寺并且国王皈依伊斯兰教。1684年西藏和拉达克签约解决了双方之间的争端,拉达克王臣属于西藏达赖喇嘛,君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就年年向西藏进贡。清雍正以后,拉达克王(汉文称其为拉达克汗)须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由驻藏大臣“节制”。1826年,拉达克王奉驻藏大臣松廷的密令,缉拿逃亡拉达克的张格尔叛乱余党100余人,并派人禀报驻藏大臣。1829年,道光皇帝赏给拉达克王五品顶戴花翎。

1834年和1840年,统治克什米尔的道格拉人(森巴)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求援,但是清驻藏大臣拒不发兵,拉达克沦陷。道格拉人在1841年进而入侵西藏阿里,史称森巴战争。1842年,藏军追击道格拉军队至拉达克境内,被道格拉军击退。拉达克人起义失败,拉达克被并入道格拉人统治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属地。王室被允许在拉达克保留部分王权,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自1850年代起,英国的影响逐渐增强。

1947年印巴分治,克什米尔土邦的大君不能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攻入该地区,并且占领了卡吉尔和藏斯卡,军队距离列城不到30公里。在克什米尔大君签约加入印度之后,印度派军队进入该地区,拉达克被印度划入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1949年中国关闭了奴布拉(Nubra)和新疆的边界,封锁了传统的边贸道路。在此期间,印度建设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使行程从十六天缩短到两天。

目前拉达克处于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的领土控制之中。卡吉尔曾经是三次印巴战争的战场。也是1999年卡吉尔战争中潜在核冲突的目标。1979年拉达克被分成卡吉尔和列城两个行政区。1989年,曾爆发过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和骚乱。之后拉达克政府要求从克什米尔邦独立出来,1993年成立了拉达克自治委员会。


喜马拉雅行摄
记录雪域高原人文地理
知识库 | 科考 | 摄制 | 旅行
关于喜马拉雅行摄
核心九大区域旅行项目 | 尼泊尔轻松旅行 | 人文地理专题